章丘四中原校长 刘金水
千呼万唤始出来。《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历时三年的反复研讨,经过教育部审批,终于落锤定音,正式发布了。这轮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既是时代呼唤、国家发展要求下与时俱进的积极变革,也是基于人的发展和教育本质追求的重要创新。
一、对试行方案的认识和态度
本人有幸全程参与了该试点方案研制过程中的全部七轮研讨,深深感到,山东方案的研制与出台,是积极的,又是十分审慎的,是在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既借鉴了浙江上海的成功经验,也规避了某些缺陷和不足;既充分把握了国家方案的意图和精神,也在充分体现山东省情基础上有诸多的创新。
作为基层高中学校与老师,面对新的高考与招生方案,首先要加强学习,认真研读,吃透精神,把握本质。要知道,这轮改革不是山东的心血来潮之作,而是在时代要求下党和国家的统一设计、策划和部署。其次要清楚,高考招生与考试制度,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更对当下和未来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该试点方案,是着眼于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选择性是突出特点,立德树人是根本价值追求,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目标,聚焦核心素养,着力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是目的。所以这一方案无论对学生的发展,还是对学校的发展,无论对办学的价值追求,还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应积极拥抱改革,自己悦纳方案。再次,新的高考方案的实施,既是难得机遇,也定有诸多挑战,单纯依靠经验办学、穿新鞋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必然需要观念理念的更新、价值追求的调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型,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前瞻思考,未雨绸缪,抓住机遇,直面挑战,积极适应新变化,破解新问题,实现平稳过渡,科学步入新高考。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和追求
教育是“使人之为人”的事业,立德树人是根本的任务。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措施,都是为了发展人和成全人的。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在试点方案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中,把思想品德作为五大要素之一,明确了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这些素养要通过学生日常操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来考察培养,这就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作了基本界定。
培养什么人?每个校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哲学思考,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方向,才有意义,才可能把握本质。我认为,从教育与人的属性来看,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心怀梦想的社会人;从教育传承人类文明的功能来讲,教育要培养精神高贵、勇于担当的文明人;从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服务的使命来讲,当今的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作为中国的教育,承担着为国育才的重任,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思想与道德、文化与心理,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一句话,教育要培养有梦想、肯担当、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中国人。
每个学校都应高度重视和提高德育的效能。首先要相信德育在育人中的伟大作用。每个人都有求真向善尚美的教化人性,都想做好人;每个人都有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发现和激发出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人人都会成为有用之才;每个人都想干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得到他人尊重、认可和赞许;中学生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正处在多梦时节,有蓬勃向上的内在力量,所以,正确科学的教育引领、榜样示范、学科渗透、环境熏陶、活动推动等,是具有伟大的育人作用的。让每个学生都有梦想和追求,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定和必须的。有了梦想和追求,才能激发内在的力量,启动师生学习成长的动力引擎,才是真正找到了教育的原点。
目前不少学校存在的德育低效问题,不是德育本身功能的问题,而是在教育什么和怎么教育上出了问题,在谁来教育和以怎样的机制落实德育上存在问题。山东省“德育一体化方案”和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都是重大和重要的德育举措。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多年来,我们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程”,把育人落实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每项工作与活动的具体过程之中。德育内容由多个要素组成,要梳理高中德育的要点和内容,科学安排教育活动,增强计划性、序列性、连贯性,我们多年来按“年周期、月专题、周主题”设计和安排德育活动,产生了不错的教育效果。在德育的实施中,我们既重视知,更重视行,深刻把握思想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内在发展逻辑,破解知行脱节的难题,把“教”和“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让学生知书明理识礼,获得正确认知;通过“育”,把正确认知变成行动、习惯、素养、文化和信念,追求“致良知”、知行合一。
三、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支撑
如何培养人,自然要通过丰富的课程与有效的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整合与行业细分并行不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教育公平越来越要求教育尊重人的差异。本次高考与招生制度改革致力于解决的就是千校一面和千人一面问题,增强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是试点方案的重要价值追求。
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既需要考试招生招生制度的支持,更需要能够满足学生选择需要的丰富课程来支撑。试点方案明确,高校招生录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的开设,也将极大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各个学校首先要开全开齐国家课程,为全体学生打下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这是前提和基础。该试点方案将14个学科纳入学业水平“合格考”,涵盖了国家课程所有领域和几乎所有学科,必将对所有学校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产生重要影响,能有效解决部分学校课程开设不齐不全、学生发展瘸腿的问题。学业水平“等级考”六选三的实行,要求学校要开出尽可能多的科目组合,以满足学生的选择需要。在普通高中合格毕业学分构成中,大幅压缩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在学科内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充分的选择权,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兴趣、志向、智能、潜能异质性的尊重和个性发展权的满足。这些重大制度的设计,既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高考升学和个性发展的统一,也让国家教育意志和学校教育理想能够在办学现实中落地——这的确是非常好的制度设计。
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需要高中学段多样化办学,要求高中学校在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指导下,立足本校实际和当地教育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大力发展办学特色,建构富有本校特色学校课程体系,彻底改变千校一面的不良生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试点方案关于招生录取的“一参考”,不是冠冕堂皇的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参考,这已经在最近几年高校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一参考”的实施,将调动全省高中学校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学生自觉修习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使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落到实处。
多年来,我们学校“以梦想与担当奠基创新人才成长”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开发了包括创意思维教育、实践性学习、百脉人文、管理体验、人生规划、个性化社团等九个序列组成的近百门校本课程,基本形成了有八大领域国家课程和九个序列校本课程融合而成的学校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突出了“梦想与担当”的人格与精神塑造,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核心素养与价值追求,使创新成为章丘四中学子的典型特质,创新教育成为享誉全国、深度影响全国的办学特色。我们特别重视以人生规划课为引领,让学生在各门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修习中培养兴趣,发现优势智能,走上寻梦、立梦、逐梦、成就梦想的发展之路。为拥抱新高考,积极对接新高考,我们从2016年开始,在高一刚入学、高一上学期末和高二上学期末让学生按6选三进行试选报,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为教师配备、为实施新高考后科目组合设置奠定基础。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开设人生规划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和选择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社会,关注未来的专业发展。在章丘四中新校区规划建设中,在教室数量规模上,增加了四分之一的余量,为选课走班提供了应有的空间。
四、创意思维教育、学科实践性学习与课堂深度学习三管齐下,深化课程与教学创新,发展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既是时代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探索与认识的深化。进入创新驱动社会发展新时期,教育要超越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尤其要突出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创造力更是新时期核心素养的核心。重视考查核心素养,尤其是创新素养,是近两年全国卷高考命题改革的重要价值追求。
1.独具匠心开展“创意教育”,开发创意思维课程,着力发展学生创意思维。我们章丘四中自觉回应时代呼唤,与2002年提出“创新强校”战略,把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作为重要办学追求;2005年10月,聚焦科技创新发明,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有效路径;2006年9月,把创意思维课程提升为校本全员必修课程,实现了创意思维培养的全员性与课程化。经过几年努力,建构了创意思维课程体系,建立了创意课程实施的有效机制和模式,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教育效果,学生普遍形成了问题发现意识、创意思维品质及一定的创新创客能力。截止2017年,章丘四中已有16000余名学生系统接受创意教育,形成创意47万个,产生专利6300多项,在各级创新创意大赛获奖2700多项。我牵头建立的全国创新教育联盟已有学校1600余所,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我们的学生走进高校、进入社会,大量成为创新骨干、技术标兵。章丘四中关于创造力发展的探索,为时代要求成功落地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为全国各地中小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2.首创学科实践性学习,建立知识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结合大课程教学方式。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知识学习需要生活经验的支撑,生活是创新创造的土壤和源泉。2009年起,我校首先在地理学科开展实践性学习,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支持,而且收获了远胜于课堂学习成效。从此,实践性学习先后在政治、历史、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展开。各个学科以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立足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若干专题或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学科和专题项目的选择组成实践性学习小组,聘请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和社会,利用寒暑假和小长假开展实践性学习。学科实践性学习,大大丰富了生活经验,开阔了视野。大自然滋养着学生的灵性,社会生活激发着学生的担当。现实生活问题虽具有一定的学科倾向,但需要与其它学科发生链接和整合,所以实践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思维,培养综合利用多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消除学科壁垒,打通学科与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形成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科实践性学习不仅为创新提供了丰富土壤,而且为创造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过程和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探索和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极其吻合——“题目问题化,问题真实生活情境化”。
3.变革教学方法,走进深度学习,着力发展核心素养。进入21世纪,人类早已步入终身学习社会并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学生学习力和创造力,既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教学的关键价值追求。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能力、深层思维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需要在深度学习中发生。而深度学习,不是浮在表面的浅层学习,而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性学习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维训练。深度学习是和客观世界的对话,和他人的对话,也是和自己的对话;而现今的学习者,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也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师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基于此,我们从2012年起,构建了“246”对话型学本课堂教学范式。我们一是把握“两个根本”,即学科精神与先进课程观;二是突出了“四个特征”,即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多元对话,以学为本;三是关照“六个维度”,即目标精准度、生活链接度、知识建构度、思维深广度、对话参与度与目标达成度。以此同时,为走进深度学习,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我们借鉴《深度学习七种有效策略》理论,分学科组,集中全体教师智慧,进行“学习路线图”的设计和“学习工具”的设计。通过学习路线图的设计,学会自主深度学习;通过学习工具的运用,提升和发展学习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这些探索,为学生走进深度学习、发展高阶思维、提升创造力开辟了路径和阶梯。
试点方案的发布,是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这是一个充满的希望的征程,也是一个有着诸多挑战的征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共圆中国梦的征程中圆梦教育、携手前行吧!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114招生网 –山东招生考试信息网,山东高考政策,山东高校推荐,山东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1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