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接到录取通知书,被录取到本科专业定向培养班,读了3年才被告知只能拿到职业教育培训结业证书。日前,首都师范大学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招生事件被媒体曝光,71名学生的曲折经历,揭开了所谓“合作招生”的重重黑幕。
有人说,这是高等教育与市场培训之间的“耦合反应”,背后有市场失范的痕迹,更有监管缺失的因素。好在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直面种种质疑。对71名被忽悠的学生来说,可谓“三年一觉本科梦”。打着“合作招生”的幌子,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从首师大的指证来看,中介公司难逃其咎。但纵观这场旷日持久的骗局,首师大虽承认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似乎又强调校方也是受害者,只是,在漫长的3年中扮演的角色,恐怕不仅是“受害者”那么简单。
这些孩子究竟有没有够得上本科线,不是界定事件性质、廓清是非正义的根本。很显然,在“合作招生”事件中,涉事高校事实上为骗子中介提供了适时的舞台与空间,这显然不是轻飘飘的“监管不力”所能承载。首师大将责任归为骗子中介公司,但追溯事件来龙去脉,还是绕不开核心的两个追问。
一者,这些孩子住在首师大校本部家属院内,在首师大附近求学3年,既然不是一锤子买卖,骗局为什么3年后才得以水落石出?一所堂堂的重点大学,被骗子公司用以做了3年的傀儡而不自知,这实在令人拍案惊奇。在此期间,71名学生的命运不断被逆转,一会儿成教本科,一会儿成教专科,甚至还把毕业时间从2015年推迟到2018年……如此反反复复,学校能不知情?
二者,在缺乏独立第三方调查的情况下,一个新闻发布会,恐怕很难说清楚问题。这当然不是说公众应该对高校做有罪推定,而是秉持起码的监督理性,首师大需要回应好这个命题:校方称招生公司弄虚作假,但又同意退学费后每人赔7万元。既然是公司责任,为何学校急着赔钱?因审批不严导致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胡乱招生,说到底,首师大仍难辞其咎。
没有人希望对一所著名高校落井下石,一切善意的追问,不过是权利焦虑使然。2013年,高校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考量首师大的“合作招生”疑云,恐怕更要多一份职能监督的警觉。
真相总会水落石出,“合作招生”早该好好清理门户了。对家长和学生而言,这次事件也敲响了警钟。高校阳光招生实行多年,高招总体而言是公平的,一名考生没通过统一高考和自主招生,或者分数未达到国家和学校的分数线,怎么可能会上一所重点大学的本科呢?这么浅显的道理,家长不会不懂,但一到自己的孩子,就会立马失去判断力,抱有侥幸心理。须知,天上不会掉馅饼,花钱买不了真文凭,最终耽误的是孩子的青春年华,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