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前身为自然辩证法)在我国曾经形成很有特色的研究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均发挥出巨大的效能。其研究传统的最大特点是注重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特别是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20世纪50~60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关系方面,尤其是一些科学家也积极投入了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
“文化大革命”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流曾为自然科学哲学中的哲学问题所引领,尤其是80 90年代的工作为我国当时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等思想解放运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内容横跨文理两大领域,学术视角投向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主要探讨自然观、自然科学社会观、科学技术发展中产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借鉴国外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诸流派的研究成果,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考察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对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工作与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以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相互交叉,既注重基础理论又关注现实问题,涵盖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生态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哲学等多个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招收该专业的研究生,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7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内最早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之一,并且与俄罗斯、英国、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哲学界有较多学术联系。
该专业的研究生,应该掌握本专业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着重培养能适应多方面需要的复合型操作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项目的能力,能够独立做出创造性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具有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
就业前景: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到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担任教学和研究工作,或者到国家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到新闻出版单位工作。近年来也有少数该专业毕业生进入经济领域从事研究或经营工作。由于该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文理兼备,所以视野宽广、思维敏捷、适应性强,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十分看好。
硕士生课程:
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科学研究方法论、信息技术与社会、中国科技与文明研究、科学与宗教专题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题研究、系统科学与复杂性专题研究、科技发展前沿问题、哲学原理专题研究、中国哲学专题研究、西方哲学问题研究、逻辑学专题研究等。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114招生网 –山东招生考试信息网,山东高考政策,山东高校推荐,山东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1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