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
我报考的是家乡的海关,考虑的是离家近,收入稳定。因为地处二三线城市,比起深圳上海海关之类的来说竞争要小,但还是在广东境内,所以有不少外省考生也报考了,比如我所认识的今年一起最后入围的考生,除了我是当地人,别人都是外省的。
这是我第一次报考国考,上次报省考的时候没当回事,只看了几天书,结果毫无悬念地OUT了。这次已经身处毕业后失业的境地,从报考就小心填写唯恐出纰漏,然后在第一次审核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因为是暂缓生按应届报名的,所以在简历那里有一段空白,审核意见就说是毕业后的几个月也要写清楚去向,修改后通过审核。不知道如果写实习经历会不会影响报考应届职位,但保险起见我觉得如果有实习但没取消暂缓的朋友还是建议直接写待业算了。
看过有人说成绩那栏填的不够,直到填了几十个课程成绩才审核通过,至于我是填了成绩比较过的去的六七门课进去,然后就通过资格审核了,感觉这个应该是单位和审核人员不同导致的,不是硬性的规范。
笔试复习
在知识储备方面,我是对语文和政治比较擅长,数学题上面比较吃亏。本身在大学四年里就曾经挂过高数,还有概率,要我做太高深的数学题是不行的,主要还是对数学兴趣缺缺,总是不想花时间在上面,结果就是糟糕的成绩。
我没有报班,只是用教材辅助学习,买的是华图的最新版行测和申论教材,然后还有跟去年考过的同学借的10版历年真题。
在复习中看视频我不知道效果能有多大,但是我认识的人里面有去参加笔试培训班的,封闭那种,最后出来的成绩也就堪堪过线而已,后来也看过坛子里有人提到看视频效果不大,可能和个人的学习态度和专注度有关,但总体来说,对于视频的神奇效果我是比较持怀疑态度的,我感觉就是捧着一本书要比在网上看来的实在,而看书又比看视频更有效果。
7月份开始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我经常三天两头就奔波来回,而且后来还考了驾照,又花去不少时间,能专心复习的时间算起来不到正常的一个月,加上中间主要是为考研做复习,实际上国考的复习计划是被放在次要位置的。
种种客观条件导致我的笔试复习不可能像一些人那样有个精心周密的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复习第一轮第二轮……
我认为真的有充足时间的话可以双管齐下,看书和视频/培训都学习。但是要真的一直坚持花费大量时间在复习上,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难很难的事情,像考研那样,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那需要莫大的毅力——至少我是自问做不到的。
关于备考心态:
在数月的备考过程中(包括考研和考公的复习),我一直在看马尔茨博士写的《心理控制术》这本书,真的很有用,一些浅显而容易忽视的道理被它提醒后,让我能经常保持一种坦然和积极的心态,在应对考试和复习的压力上有很大帮助,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好的心态虽然不能决定成败,但肯定是一大助力。
行测
第一步,我把教材看一遍,了解为主,速度是每一到两天看一个模块,然后做章节后面的真题。在这个过程中是要培养一种思维的习惯,像数字推理,逻辑判断这类的需要清晰的思路才能快速做出解答的题目,就要好好做一些方法的记忆。
第二步,重点总结自己做错的真题。正如教材里面说的,做的多不如做的精,毕竟公务员考试不同于考研,它讲究的是方法而不是熟练度,在题目的解析中找到自己当时思考偏差的地方,然后记在本子上或者是折起那一页书,经常反复地看。
第三步,考前两周的时候,放松身心,什么都不想,直到考前一周才重新做点额外的题目,有一些地方真题和以前做过的国考真题,这时候明显感觉做题速度慢下来和做题准确率下降的厉害的一些部分进行重点温习,还有就是曾经做错的地方,就像第二步那样翻看,不做也没时间做整套的题目。
有一点我本来想做但是没做到的就是,考前两到三天,找一个时间段和安静的环境,算好时间做一套题,就当是真正的考试。放松心情,尽情发挥出自己最佳的状态。这套题的目的主要是是为了培养一种朦胧的时间观念,不是为了练出精确的时间掌控能力。在懂的题目上尽量保证准确率,找不到思路的可以直接蒙一个答案然后就过去,用这样的方式来训练时间感。后来我是在考场上掐着表做题的,幸好基本也没有太大的误差。
关于题海战术:
复习期间有一些经验人士告诉我说要用题海战略,比如说每天做几百道题目,然后整个复习过程要做上万道,这样就可以在考试时候有很好的发挥。另一方面我也在网上看到一些题海理论,什么考一百道题的话就做一万题之类的。
我觉得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也许题海战术对这个人而言很有效,但是对另外的一些人而言却很难凑效甚至很难实行,像我就是不喜欢死做题目的,于是一些需要狂做题来提高的科目比如数学类的课,我都学的不是太好,但是对其他某些课程却能学的不错。
现在想想,尽管题海对我来说比较排斥,但肯定也对一些人是非常合适的应试复习方法,硬碰硬的来,只要做的题目多了,熟能生巧那是一定的,但是我真的是时间不足只能用不太费时的方法来给自己做复习计划了。
总而言之,我认为题海肯定是有效果的,只是这方法太笨,只适合时间充裕,能一直坚持的同学采用。
对行测的各种题型:
对数字推理我是不太擅长的,就不说什么贻笑大方的经验了,这个主要还是灵活发散思路,但在实践中我是不推荐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感觉提高的慢,性价比不高,还不如做多一些言语理解一类的题目提高的更快。
对逻辑判断这类,我很多时候是凭感觉先判断一次,然后看题目答案和解析,对比自己的思路,就这样加深印象,慢慢摸索出一点门道来。
对言语理解类。有人语文不太擅长,就会觉得言语理解比较难,而且也会去追求什么解题技巧。我的经验是,语感很重要,只有读书多了,语感上来了,才能真正提升言语理解题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如果是不太擅长语文,那么可以在做题和记思路方法的同时,适量阅读一些现代文学名著,诸如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一些杂文等等,时间充裕的话也可以看看小说,既放松身心又增强语言能力。
对资料分析类题目,我是在加快阅读速度上下功夫,其实重点就那几个关键词和数字,比如年份,比如环比和同比之类的,所以做题的时候抓住这几个,会比较容易提升速度,如果时间剩余的话,可以复查资料题,这个比较容易保证能在一定时间内做出答案。
行测考试情况:
在实际考试中,我在数字推理部分的计算题上耗了不少时间,我清晰记得有两道题竟然花了我快10分钟的时间,结果还是思路混乱,只能蒙一个答案。一些看上去会做的题目尤其害人,你总觉得可以算出来,然后不停地算,或者不断想有什么快捷方法,结果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然后我是在言语理解类题目上追回时间,基本是几秒钟一个题地过。到了逻辑推理那几个又卡住了,这次我是想不出就蒙,总之每道题控制在不超过1分钟。到最后五分钟我还有十几道资料分析题没做,这时候就是发挥关键词法的时候了,花二十秒扫一下资料,然后仔细读完题目,回头再看资料上的数字什么的,马上依靠第一印象答题。我知道这种做法没什么太可靠的科学依据,但是第一印象往往是大脑潜意识自动完成机制运算的结果,学校里的老师也说过不少次第一印象不要变的选择题技巧,所以这个还是比较推荐的。
总之就这样,行测考试就完成了。在最后一秒涂完最后一个答案,我交卷了,完全没有时间可以复查。最后76的分数出乎我意料,我感觉运气应该帮了我不少忙,呵呵。
行测复习方法总结:
首先是通过教材充分了解题目类型和一般的解答方法。
其次是在学习过程中标记不懂的和觉得难的地方。
再次是一段时间后重新做题看那些忘的快,这些也做标记。
最后是考前再查漏补缺。
如果时间充分可以配合题海战术来提高行测水平。
谨记两点:
1、在教材里做标记,经常翻看温习,对时间不多的人来说最实惠,花最少时间做最全面复习;
2、做题不必一定追求题海,做的多不如做的精,吃透几个经典题,某一类题目也就通窍了。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114招生网 –山东招生考试信息网,山东高考政策,山东高校推荐,山东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